震惊!上海电信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竟是?防骗必看!

石桥凌 2025-04-07 养生 42 次浏览 0个评论

上海电信诈骗案件现状: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上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但防范形势依然严峻。诈骗分子不断更新变换手法,试图逃避打击。为了更有效地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最新动向。


诈骗引流渠道:更具欺骗性和迷惑性


境外涉诈短信在多部门的努力下得到有效遏制。然而,诈骗分子开始注册空壳公司,以经营业务为幌子,利用106短信平台采取冒充、混淆签名等方式,假冒政府部门、企业商户发送涉诈短信,设置陷阱、诱导点击链接,进而套取个人信息并植入木马病毒来实施诈骗。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冒充客服诈骗:山寨APP迷惑性强


在冒充客服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冒充平台客服,谎称受害人购买了会员或保险服务,到期后如不取消则每月自动扣费。他们会引导受害人下载所谓“银联会议”“抖音会议”等看似官方实则山寨的涉诈软件。这些软件通过屏幕共享功能监控受害人的手机,最终完成转账诈骗。请务必从官方渠道下载APP,谨防上当受骗。


资金转移手段:多样化且隐蔽化


传统的线下邮寄或网约车运送现金和黄金的方式已大幅减少。诈骗分子转而诱骗受害人从线上商城购买黄金直接邮寄到指定地点,从而达到快速转移被骗钱款的目的。还有的诈骗分子利用大型商超储值卡、预付卡、购物卡转移涉诈资金,诱骗受害人购卡后套取其卡密或者派员上门取卡、邮寄卡至指定地方等,再通过线下异地门店消费或通过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将卡出售的方式进行套现洗钱。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术。


警惕新型诈骗:亲属卡和口令红包


诈骗分子以资金审核安全、互发红包测试等理由,诱骗受害人添加其客服好友,然后诱导其授权“亲属卡”“亲情卡”,绑定后即迅速支付转账。也有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发送口令红包后将口令分发给“跑分”人员,以“抢红包”形式转移涉诈资金。在使用亲属卡和口令红包时,务必谨慎,确认对方身份,防止被诈骗


上海警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


上海警方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始终紧盯电信网络诈骗新动向、新手法,持续加大预警劝阻和破案打击力度,坚决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市民也应提高警惕,积极配合警方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全。


电信诈骗类型:虚假投资理财占比最高


今年以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诈骗发案数居前5位的分别是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购物、冒充平台客服、虚假刷单返利和虚假网络招嫖。其中,虚假投资理财发案占比超过40%,主要手法是以股票、期货、虚拟币等投资获利为幌子,诱导安装虚假投资APP进而骗取钱财。投资理财需谨慎,切勿轻信高收益承诺。


受骗群体分析:中青年群体是主要受骗群体


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8岁,中青年群体是主要受骗群体。老年、中年和青少年群体易受骗类型分别是假冒客服类、虚假购物类和网络游戏交易类。年龄最大的是1名网购保健品被骗的86岁老人,最小的则是1名在网上找免费代打网游被骗的7岁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根据自身特点,加强防骗意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融资讯网,本文标题:《震惊!上海电信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竟是?防骗必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